二十节气反映了大自然中物候气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,是我国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,那么大家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由来是怎样的吗?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!
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。它是上古先民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、气温、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,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,并为多民族所共享。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各三个月,每月两个节气,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。二十四个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,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,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。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,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这首二十四节气歌,包含了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变化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和大寒。二十四节气,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,四季由“四立”开始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“立”就是开始的意思。反映了大自然中物候气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,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以及日照、降雨、气温等的变化规律。
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: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这八个节气;
象征温度变化的有:小暑、大暑、处暑、小寒、大寒五个节气;
反映降水量的则是:雨水、谷雨、白露、寒露、霜降、小雪、大雪七个节气;
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:惊蛰、清明、小满、芒种四个节气。
小结:通过上述大家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源了把,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,有兴趣还可以看看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农历还是阳历算的相关分享。
立秋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:吃西瓜/吃饺子/茄子/烤鸭/吃鸡蛋 2024-08-15
处暑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:鸭肉/龙眼/南瓜/白圆子/酸梅汤 2024-08-14
腊月节气出生的女娃最适合的创意小名:可爱又好听(精选50个) 2024-04-28
秋分节气出生的男宝宝起名字:好听又大气(秋然、睿秋) 2023-12-18
2023年寒露节气是哪天:开始时间为10月08日/星期天 2023-10-17
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:第18个节气/标志着冬即将来临 2023-10-17
霜降是秋天还是冬天:秋天/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2023-10-17
霜降节气是几月几日:阳历的10月23日至24日(天气逐渐寒冷) 2023-10-10